本.安德伍德(BenUnderwood):用耳朵来“看”世界的男孩
本.安德伍德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名高中生,今年14岁。和其他男孩一样,本喜欢打篮球、玩滑板、以及玩游戏机,但他却是一个双眼完全失明的男孩。两岁时,本因视网膜癌症不得不摘除了两个眼球,从此生活在黑暗中。然而认识本的人都说,根本看不出他是个盲童,他自己也不认为自己是个盲童。他可以听见墙、停泊的汽车以及障碍物等,玩追逐游戏是他的拿手好戏。2009年1月,由于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大脑和脊髓,16岁的本离开了人世。
美国15岁盲童嘴发"声波" 用回声感知世界
盲人也能“看”世界,不过他们用的不是眼睛,而是舌头,据美国《人物》杂志报道,有一位15岁的盲童,他的嘴里能不停地发出“滴答”声,利用声波来与周围的物体和人进行交流。据“美国盲人基金会”统计,具有回声定位能力的盲人全世界也没有几个。科学家也正试图揭开盲人回声定位之谜。
15岁盲童行动自如,能打篮球、玩滑板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曼多的本·安德伍德15岁了,不幸的是,他是个盲童。安德伍德两岁时失去了视力,当时他被诊断出双眼患了视网膜癌,化学疗法失败了,所以他的妈妈就只剩下了一个选择,那就是为了儿子的生命,不得不把两个眼球都摘除。
现在的安德伍德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像所有少年一样,他喜欢滑板、投篮、打电子游戏、在学校组织的晚会上跟女同学跳舞。但当你知道他是个盲人时一定大吃一惊:他如何做好正常孩子可能都做不好的游戏呢?
有一次,一个不懂事的五年级孩子认为打一个盲童并跑开是一件有趣的事,所以他就打了本·安德伍德的脸上一下,安德伍德当然不干了,就开始追那个孩子,他说:“那个孩子认为我找不到他,可是他无论跑到哪里,我都能跟踪到他,直到把他抓住,狠狠地揍了他一顿。他根本没有想到我会追上他,我虽然看不到,但我能听得到,我能听见墙、停泊的汽车以及障碍物等,玩追逐游戏是我的拿手好戏。”
认识本·安德伍德的人都说,根本看不出他是个盲童,他自己也不认为自己是个盲童,他玩滑板比正常孩子玩得更溜,与小伙伴们一起玩儿童足球游戏也不落下风。他在街上滑板滑得飞快,在街角能够急速转弯。是的,他的这种能力非常特别,在他的生活中,任何一件物品都能跟他说话,用一种其他人都无法听得到也无法理解的方式交流。
盲人用舌头发出声音,与周围物体和人交流
是的,安德伍德像正常孩子一样行动自如,事实上,他是像蝙蝠一样行动自如。如果你靠近安德伍德听一听的话,你就能听到他们会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他们就是用声来感知周围环境的。他用“回声定位法”作为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
安德伍德的眼睛一点光亮也看不见,但他的大脑非常灵敏,足以让他对周围的环境了如指掌。他就像一只蝙蝠一样,嘴里不停地发出“滴答”声,他就是用声波来与周围的物体和人进行交流的。
安德伍德说,当他在街道上行走时,他能够分辨出哪是路哪是障碍。他甚至能够打篮球,通过回声分辨出哪里是柱子,哪里是篮球架,所以他投篮很准。
安德伍德是什么时候开始发出滴答声的?又是如何发出这种声音的?他自己记不得了。他对声音的敏感度极高,他甚至能很快分辨出电子游戏中发出的不同声音,所以他玩电子游戏也很在行。
安德伍德先是用舌头发出一连串的声音,然后用耳朵听这些声音碰到物体后发回的回声,他发出的声音就像打响指一样响亮,根据回声的不同而判断前面的物体是什么:当回声柔和时,那是金属;当回声发闷时,那是木质的物体;当回声尖利时,那是玻璃。距离怎么判断?根据回声的大小高低来判断,准确无误!
安德伍德的这种技巧就是“回声定位法”,他跟蝙蝠和海豚一样具有这种回声定位能力,许多盲人都有这种听回声的能力,但非常有限。作为盲人心理学家、盲人回声定位能力培训教师的基什说:“安德伍德的能力非常罕见,他把人的感知能力推到了极限。”
人类只能用“回声定位法”对大的物体产生心理影像
科学家研究发现,在盲人的大脑里,视觉皮层并不像人们以前认为的那样毫无用处,而是非常活跃。当盲人用其他的官能比如触摸或者倾听时,大脑里的视觉皮层就活跃起来,当然并没有图像从视觉神经传到大脑中,而是产生独特的图像。
安德伍德说:“我看不到东西,但我却能听到东西,即使那个物体静静地立在那里我也能听得到,比如我听到你身后有一面墙,我能听到那边有一个收音机,还有一个电风扇。”
如果说蝙蝠用回声定位法能够分辨出像蚊子这么大小的目标,而海豚能够用回声定位法探测到几百米之外的小目标,那么像安德伍德和基什这样的人类他们的能力到底有多强?他们的超能最终有多神?皮特·舍菲勒对此进行了研究。
舍菲勒是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一名专家,他研究动物和人类的听力和声音,并对安德伍德和基什的滴答声进行了分析。他说:“人类发出这种声音远远比不上动物。我听了安德伍德发出的滴答声,每半秒钟发出一次,而海豚每秒钟发出900声,蝙蝠更快。”这就是说,发出的声波越快,能力越强。
舍菲勒得出结论说,人类发出的声纳信号比动物发出的这种信号要慢得多,频率也低得多,所以,人类只能用回声定位法对大的物体产生心理影像,而蝙蝠和海豚则可以捕捉到非常小的目标。
不过,有科学家对进一步的研究充满信心,他们假设,如果人类发出的声波进一步更快的话,是不是能够大大提高回声定位能力?能不能通过训练提高声纳速度和频率?这都值得好好研究。
据统计,具有回声定位能力的盲人非常少
如今,基什建立了一个组织“盲人的世界通道”,这个组织专门教授盲人如何利用回声定位法来提高生活质量。事实上,基什作为一个盲人从来不向命运屈服,他带领一些盲人到野外远足,骑自行车在山地里旅行,他用回声定位法向同伴描述周围的独特风景。
但据“美国盲人基金会”统计,具有回声定位能力的盲人全世界也没有几个,本·安德伍德和基什是其中的两位,所以基什希望以自己的经验帮助其他盲人掌握这种方法和能力,目前,有数十名盲人参加了基什的培训班。编译/张贵余
兰迪·波什(RandyPausch):最后的演讲激励无数人
兰迪·波什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2006年9月,他被确诊为胰腺癌。2007年8月,医生告诉波什,他只有三到六个月的生命。一个月后,他在学校做了一次感人至深的演讲——达成儿时的梦想。2007年12月,有人将演讲录像上传至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没想到点击率相当高。2008年4月,亥伯龙书局出版了《最后一课》,大受欢迎,销量逾300万册,已在《出版商周刊》的畅销书榜连续上榜15周。
当医生明白无误地告诉你:你的生命已只有几个月时,你会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你该怎样度过这余下的不多的岁月?
2007年8月,医生告诉罹患胰腺癌的美国卡内基美隆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兰迪·波什:癌细胞已经大面积扩散转移,你只剩余6个月的生命——死神向他下达了邀请书!
兰迪·波什从容而平静地接受了死亡的邀请。他一如往常地上课、欢笑与生活,并决定要在学校上完“最后一课”再安静地离开。按照卡内基美隆大学的传统,因退休、疾病等原因上职业生涯最后一课的教授可以在这堂课不讲专业,而讲述自己的人生感悟以及对生命等重要问题的看法。
9月18日,兰迪·波什在学校开始上他人生真正的“最后一课”——做了题为《真正实现你的童年梦想》的演讲。让听众震撼的是,波什对于死亡并没有一丝害怕,而是显得非常超脱与从容。他一脸灿烂的笑容,妙语连珠,幽默诙谐,自始至终逗得台下发出一阵阵的笑声。他在演讲中首先出示了一张自己肝脏肿瘤的断层扫描片,并幽默地把这张照片取名为“房间中的大象”。他自信地说道: “我从未感觉这么好过,嘿,我还在坚持锻炼呢。”说完,他趴到地板上就来了几个不折不扣的俯卧撑,包括几个单手撑起的。
2007年12月,有人将演讲录像上传至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没想到点击率相当高。2008年4月,亥伯龙书局出版了《最后一课》,大受欢迎,销量逾300万册,已在《出版商周刊》的畅销书榜连续上榜15周。
肖恩·斯沃纳(SeanSwarner):第一位翻越七大洲最高峰的癌症幸存者
虽然患过两次癌症——淋巴癌和阿斯金肉瘤,后者甚至使他失去了右肺,但肖恩·斯沃纳一直都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也许正是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才让他取得了与疾病战争的一次次胜利。2001年,肖恩订下了目标:成为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癌症幸存者。这个目标实现后,他又先后登上了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南非的阿空家瓜山、澳洲的科休斯克山、南极的文森山以及北美的德纳利山,它们分别是这六个洲的最高峰。
人生是不断拼搏,超越自我的过程。在漫长而艰辛的人生旅途中,一座又一座的高山横亘于前,然而我们一次又一次登临峰顶。当以崭新的高度回望过去的自己时,我们惊喜地发现自己在不断地成长和超越。从呀呀学语到滔滔不绝,从步履蹒跚到箭步如飞;从拥抱第一缕阳光到包揽名山大川,从发出第一声啼哭到遍尝人世酸甜苦辣;从幼稚到成熟,从无知到明智,从莽撞到冷静,从执迷到超脱……正是这些或惊心动魄或悄无声息的转变构成了人生最美丽的风景。朱光潜说:“人生本来就是一种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每一笔每一画都在完成着自我的超越。
只有永不停息的奋斗才能闪耀出人生最明亮的火花。人就象一棵野草,要么腐朽,要么燃烧。“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奋斗不息者死后依旧流芳千古,浑浑噩噩者最终化作一粒尘土。利剑的威胁挡不住智者求索的目光。千年前的城堡下,当敌军涌入,当利剑挥舞,当战马嘶鸣,阿基米德不为所动,依旧执着于他的几何世界,沉醉于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科学。死神的诅咒吓不退勇者前进的脚步。肖恩·斯沃纳两度罹患癌症,两度奇迹生还,凭仅存的单叶肺征服七大洲最高峰,穿越南北两极,完成“冒险大满贯”。死神在他面前威信扫地,就像他自己所说:“死神都不怕了,还有什么可以阻挡我呢?”奋斗的人生就像一幅挥洒自如的泼墨画,气势磅礴,雄伟壮阔。
奋斗的人生需要是坚定的信念为支撑。人生的天空有时难免风雨交加。道路的泥泞,前方的灰暗常使我们感到迷惑与彷徨。那么信念就将散发出奇异的光芒,冲破重重的迷雾,给你坚定的方向。信念是目标的升华。我们首先应准确定位自己----我现在有什么,是什么,将来想要什么,成为什么,然后才能有的放矢,找准奋斗的方向。当我们有了专一而又坚定的目标,它便升华为一种信念。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身处黑暗中的种子只有不熄灭向往春天的梦,才有可能钻出坚硬的土地,展示生命的绿意。纵使火可以烧毁一切,永不改变的是初衷,永远是坚定的是信念。
杰西卡·考克斯(JessicaCox):全球首位无臂飞行员
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杰西卡·考克斯因为患有先天性疾病而失去了双臂,但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顽强地生活了下来。她的课外活动非常丰富多彩,包括游泳、体操、舞蹈、甚至跆拳道等等。日常生活中,她用双脚给自己化妆、洗头发、戴隐形眼镜、做饭、驾车外出等。最令人意想不到是她竟然拿到了飞行员执照,成为全球首位无臂飞行员!
杰西卡·考克斯,女,生于1983年,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人,天生残疾,先天性无双臂。但是她依靠顽强的毅力,以脚代手学会开汽车、驾机飞机, 创造历史,制造了传奇的人生。
天生无臂 拒用假肢
杰西卡·考克斯是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人,她生下来就没有双臂,医生至今也不明白她为什么会这样。
杰西卡的妈妈伊冯娜·帕尔门塔说,在怀孕期间她做过许多次保健检查,但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可是当杰西卡生下来的时候,医生的话让却让她大吃一惊:“孩子有些问题,她没有双臂。”
不幸中的大幸是,除了没有双臂外,杰西卡一切正常。家族没有这样的病史,可能解释的是基因变异或者是药物造成的,不论是哪种原因,孩子既然生下来了,伊冯娜·帕尔门塔只有接受现实,尽心养育这个生来就与众不同的女儿。
由于没有双臂,杰西卡不能像正常小孩那样爬行,她只能躺着。等到七八个月大时,杰西卡仍不能自己翻身。可是,仿佛是本能的驱使,幼小的杰西卡竟知道试着用脚代替手挪动自己的身体,而且居然比一般的正常孩子更早地学会了走路。
但杰西卡的走路是以缝过多次针的伤口为代价的。因为没有双臂,保持平衡就成为难题,她走路时经常跌倒,常常摔得鼻青脸肿。杰西卡的继父杰弗里·帕尔门塔说,杰西卡最早学习的是如何摔倒。他说:“她不会保护自己,一旦摔倒就会直楞楞地向前摔下去,她的脸上因此缝过多次针。我们只好教她,在要摔倒时不要向前倒,要向两侧倒,然后顺势滚几下。”
在杰西卡五岁时,父母请医生为她安装了一对假肢,然而杰西卡却讨厌佩戴假肢。在她14岁的时候,她一劳永逸地彻底抛弃掉了假肢,并下定决心要学会用自己的双脚来代替双手做许多事情。
杰西卡解释说:“使用假肢总是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残疾,所以我将那副假肢一劳永逸地扔进了壁橱里。”
以脚代手 制造传奇
杰西卡是个乐观而又坚强的女孩,但外人对她的“特殊态度”,经常提醒她:你是残疾人,你是与众不同的。杰西卡回忆说:“在我小的时候,常常因为没有朋友而感到难受,他们老是嘲笑我,我觉得自己特别可怜。每当与家人一起到餐厅吃饭时,人们老是盯着我看,那种目光让我很不舒服。因为我是用脚吃饭的,有的邻桌还没有吃完就走了,这很伤我的自尊心。小的时候这样的事对我打击很大,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太在意别人怎么看待我了。我要向他们证明我是正常。”
去掉假肢后,杰西卡开始有意识的训练自己的双脚。为让自己的双脚保持柔韧有力,她比常人走更多的路,游更多次的泳。杰西卡的双脚十分灵活,像戴隐形眼镜这样的“细活儿”,她都能麻利地用脚完成。
杰西卡之所以要戴隐形眼镜,有两个目的,一是爱美,二是要证明自己的自理能力。她说:“我是一个爱美的姑娘,戴眼镜有损我的形象,所以我要戴隐形眼镜。我去看眼科医生时,那个女医生对我说,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用脚把隐形眼镜放进眼里。她的话促使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用脚戴隐形眼镜,我成功了。”
坚强的杰西卡还参加了很多课外活动,如游泳、体操、舞蹈,甚至是跆拳道,如今她已经是跆拳道黑带二段的高手了。杰西卡还拿到了亚利桑那大学的心理学学士学位,她的毕业论文是用双脚操作电脑键盘写出来的。她现在可以完全依靠双脚来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包括给自己化妆、梳头、洗发、戴隐形眼镜、做饭、驾车外出……
杰西卡用一次次的传奇证明了自己能行。她甚至开玩笑说:“我的双脚是如此敏捷,最近我到医院拍了一张X光照片,照片显示我的脚趾关节看起来更像是手指关节,因为我的脚趾头能像手指一样自由弯曲。”
驾机翱翔 创造历史
在学会了开车以后,向往蓝天的杰西卡有了新的目标,她要学开飞机,她要飞翔,这一决定也得到了家人与飞行教练的支持。美国圣曼纽尔市飞行教练雷特拉·威克回忆说:“当她驾驶一辆汽车来报名的时候,我立即知道她驾驶一架飞机应该毫无问题。事实证明,她是一个优秀的飞行员,她驾驶飞机时非常冷静和稳定。一旦你和杰西卡一起呆上20分钟,你甚至就会忘掉她没有双臂的事实。”
2008年10月10日,25岁的杰西卡成功通过了私人飞行员驾照考试,拿到了飞行员执照,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只用双脚驾驶飞机的合法飞行员。她可以驾驶一架轻型运动飞机抵达3000米的高空,这款飞机和其他必须手脚并用的飞机不同,只要用双手即可操纵,所以她驾驶飞机时,能够用一只脚管理操控面板,另一只脚则操纵驾驶杆。
目前,杰西卡已累积了89小时的飞行时数,她正进一步接受飞行教练训练,准备指导其他残疾人士也学会操纵飞机。
杰西卡很清楚自己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但她表示,她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难。她说:“我不需要同情,也不需要依靠别人,我还要成为别人的榜样。不管是否有人对我说三道四,我会走我自己的路。我有自己实实在在的目标,我相信我自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南多·帕拉多(NandoParrado):史上最著名的安迪斯山空难奇迹
1972年10月13日星期五,一架载着乌拉圭橄榄球队员及家属的飞机在乌拉圭飞往智利途中,意外坠毁于天寒地冻的安第斯山脉。在经过猛烈撞击后,仅剩下20多名幸存者,留在他们身边的是散落的飞机残骸、罹难者尸体以及满山的冰雪。他们被困山中长达72天之久,因为没有食物可吃,他们不得不以同伴的尸体为食。后来,帕拉多毅然和另外一名幸存者,出发寻求帮助,并最终获救。帕拉多在这次空难中失去了自己一半家人。现在,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演说家。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空难发生,幸存者在安第斯山的冰雪严寒中为生命而争扎。基督教的教义规定人肉不可吃,但是此事在基督教的世界里却得到了基督教徒的理解和谅解,所有的人都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教义与生命比较而言,生命更宝贵。它同时昭示,人类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在与死神较量的72天里,人类书写了自己的新传奇。
劫后余生
●(乌拉圭)南多·帕拉多
那是 1972年10月13日,我们乘坐的双引擎轮机螺旋桨飞机,正在猛烈的暴风雪中颠簸飞行,乘务员提醒大家:“请系好安全带!”
这一天我们这支足球队正从祖国乌拉圭飞往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去参加世界足球锦标赛的决赛。飞机上共有45人,其中包括5名机组人员。绝大部分乘客是球队的人及其朋友,此外,还有一些队员家属也与我们同行,其中包括我的母亲尤金妮亚、妹妹苏茜,那时我22岁。
我们乘坐的这架飞机——美少年号,其最大的巡航高度是22500英尺。由舷窗往外看去,眼前是极为狭窄的冰河期的山谷,险峻而陡峭的斜坡上布满了深长裂缝。南半球的冬天少有严寒,偶尔还会透出一丝春意,但安第斯山里的气温就大不相同了,现在仍然在零下35摄氏度。
突然一声剧烈的撞击,我看到了一堵巨大的覆盖着积雪的石壁,之后,我们的飞机就剧烈地抖动起来。我注意到机翼端部已经歪斜变形,距离山坡不足25英尺,当飞行员操作攀升时,飞机引擎发出刺耳的尖叫声,机身震颤着并开始左右摆动。
母亲与妹妹苏茜从前排回过头来盯着我,我们面面相觑,已惊得目瞪口呆。巨大的震动,使飞机大幅度地摇摆起来。接着是恐怖的金属摩擦发出的哀嗥与怒吼。突然我眼前光线一亮,我抬头看见了蓝天,刺骨的冷气压顶而来。没有时间去想这意味着什么、没有时间祈祷、没有时间感到害怕,就像有一只巨手将我从座位上一把抓起,猛烈地拉出机舱而投掷下去,我完全跌进了黑暗的沉寂之中。
母亲在哪里
伤痕累累的美少年号机身滚落在海拔12000英尺高、覆盖着冰雪的山坡上。13人当场死亡,其余32人侥幸存活,受伤程度轻重不一:队员阿图罗双腿骨折,恩里克的胃被一根6英寸长的钢管刺穿,还有头部受伤的……末受伤的人成了救护人员,忙着抢救伤员。
我在黑暗和沉寂中躺到第三天的时候,完全清醒了,虚弱地问:“我妈呢?苏茜呢?”
当古斯塔沃再次给我喂雪时,我抓住他的袖子问:“快告诉我,她俩在哪儿?”
他正视着我:“南多,你一定要坚强,你母亲死了。”之后他指着飞机的后翼,“你妹妹在那儿,她伤势严重。”
我多么希望能在妹妹的身旁,我翻身趴下,用肘拖着沉重的身体艰难地匍匐前行,体力耗 尽了,我的头猛撞在飞机残片上,有人把我抱了起来。
在那里仰面躺着的正是妹妹苏茜,鲜血自她的额头慢慢渗出,她的脸已被清洗过了,朋友们把我放在她身边。我用胳膊抱着她,低声说:“苏茜,我是南多。我在这里呀!”
她的嘴唇翕动了一下,淡褐色的眼睛盯着我,但是她神情并不专注,我不敢肯定她是否认出 了我,我努力拥抱着她以减少寒冷对她的侵袭,坚持了几个小时,在安第斯山这片混乱不堪的飞机残骸里,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事。
我告诉苏茜:“不要担心,他们会找到我们的,他们会把我们带回家的。”
又过了5天,这是我们在山上的第8天了,我依然只能是仰面躺着,一只胳膊搂抱着苏茜。我注意到忧虑的神色渐渐从她的脸上消失了,她的呼吸已经变得非常微弱,不一会儿就永远停止了。
我的胸腔里堵满了哽咽,但是我不能哭,不能啜泣,因为眼泪会消耗盐分。
延缓饥饿
幸存者剩下27人,我们融雪解渴,晚上尽量挤在一起睡,依靠相互的体温和相互呼出的热气而取暖。又是一个早餐时分,我们足球队队长马塞洛果断地领导大家把仅有的食品:一点儿巧克力、果仁、饼干、干果、几瓶果酱、几瓶酒,堆放在一起。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饥饿就要开始了。在12000英尺的高山上,人体急需补充大量的热量。在绝望中,我们吃行李包的皮带,撕开坐垫想吃里面的填充物,但里面仅仅是海绵和橡胶。局面已逐渐变得十分清晰:在被营救之前,这里除了铝、塑料、冰、石头之外,是一无所有了。有时候,我站起来绝望地大喊:“上帝啊,破飞机上还有啥可以吃呀?”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这里还是有可吃的东西的,那就是摆放在飞机残骸旁的由一层薄霜覆
盖着的死难者的尸体。令我迷惑不解的是,尽管饥饿在驱使着我试图去寻找食物,但是穿越道德的底线而吃近在咫尺的人肉似乎显得更加遥远。
黄昏时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我身旁小男孩腿上的伤口,我不由自主地一直盯着它。忽然我抬头发现其他同伴也如饿狼一样贪婪地盯着它。耻辱啊,我们彼此心照不宣,赶快把目光移开。但移不开的是想法:人肉能吃。
是的,那些尸体是我们获救的唯一希望,这个想法让我十分惊骇,但我仍然异常镇静。我不能再这样继续保持沉默。夜深入静时,我把这个想法悄悄告诉了睡在我身边的卡里特斯。
“南多,你饿昏了吧。”
“我饿,我要割下飞行员的肉,”我小声嘟囔道,“是他把我们扔到这儿,也许他的肉还能帮我们逃出去呢。”
卡里特斯又在诅咒。
一个震惊的誓言
次日,卡里特斯把我们的密谈内容转告给了一部分人,其中几个也有同样的想法,经过讨论之后,我们决定开大会表决这个议案。那是10月22日,星期天,在飞机残骸旁我们举行了会议。首先由罗伯托发言:
“我们将要饿死,”他开门见山地说,“如果不马上补充一些蛋白质,那我们就必死无疑了,而现在这里唯一的蛋白质来源就是我们朋友的尸体。”
一阵死一样的沉默。
“我们不知道还要在这里困多久,”罗伯托继续说道,“如果不吃,只能饿死,就这么简单!你想与家人团聚,那就只能这样做。”
一些人的面部表情异常惊奇:“可是这让我们的灵魂如何安宁?”有人惊愕地追问:“上帝能原谅这样的行为吗?”
“如果你不吃,你就是在选择死亡,”罗伯托回答,“上帝会原谅的,我相信上帝允许我们去做可以自救的任何事情。”
讨论持续了几个小时,达成了共识,我们携手宣誓:如果我们中有谁死在这里,其余的人就可以吃他的尸体。
集体宣誓以后,因迷信而引起恐怖的食品(尸体)分配问题就摆在了面前,罗伯托负责食物分配的监督管理工作,他找遍了飞机残骸的周围,找到了一些玻璃片,然后带着三个助手走向霜冻覆盖的墓地:回来的时候,每人手里都拿着人肉。
古斯塔沃分给我一块,我接过来,那是灰白色的,冻得如同木头一样硬,手感冰冷,我安慰自己,这不再是人体的一部分,这个人的灵魂已经离开了他的身体。
我用眼角的余光扫视周围的人,有的手里拿着人肉,呆坐在那里,同我一样,在寻找理由,鼓起吃人肉的勇气;有的却张着大嘴,面目狰狞地啃着。最终,我横下一条心,把它放到了嘴里。我吃不出什么味道,胡乱咀嚼一两下,就强迫自己吞咽下去了。我理解也愧疚,违犯禁忌意味着什么。道德的拷问引起我强烈的情绪激荡,一种厌恶的感觉油然而生,可命运强迫我们只能在死亡与失德之间选择其一。
那个深沉而漆黑的夜里,我第一次感到了理想的破灭和信念的动摇,也增添了与死神抗争的力量;我们十分清醒,真正的生存斗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险恶得多。但是,作为一个处于绝境中的群体,我们已经向大山宣战了,我们决不投降!
第二日清晨,是我们困在山里的第14天了。我们从旧式的、简单的晶体管收音机里获知,智利当局的搜救工作已经取消了。播音员说:“在安第斯山脉里搜寻幸存者是非常危险的。在极端低温酷寒的深山里,任何幸存者都没有生还的可能性。”
一阵儿茫然的沉默之后,有几个人因绝望而恸哭:天呀,他们遗弃了我们!
一定要徒步走出绝境
在安第斯山蒙难的第60天的傍晚,我默默遥望西方那绵延起伏的山脉,恐惧的潜流又袭上心头:“上帝啊,祈求您千万别让我倒下。”我最大的担心是滑倒跌落到几百英尺深的陡峭山坡下,我们回家的路上危机四伏:峭壁、岩石、缺乏食物,现有的人肉还可以维持多长时间?然后我们就要开始可怕的等待,谁死了让我们吃?谁先死呢?最后一个活着的人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在飞机残骸里的最后一夜,我心乱如麻,彻夜难眠。第二天一早,我们准备上路,为徒步旅行我穿了三条牛仔裤,三件毛衣,一套运动衫。脚上三双短袜,外面套上塑料袋以防渗入雪水,然后穿上球鞋,戴上皮帽,又把妹妹外套上的兜帽割下来套在上面。我拿出行李包,放进分配给我的那份生肉和零星杂物,然后捡起一根铝杆做拐杖。
此时此刻南半球的气候,空气虽然寒冷,但是毕竟春天已经来了,蓝天白云,正是爬山的大 好时机。
用完早餐,大家洒泪相拥而别,卡里特斯向前紧紧抱着我说:‘‘你们俩上路吧,上帝会保佑你们一路平安。”
他的眼睛里放射出希望之光,他非常消瘦、虚弱,眼睛深陷在眉骨里。我情不自禁地紧张起来:今天出发是我们获救的唯一希望!
其他人也相互拥抱,默默无语地相互鼓励。我的内心深处始终坚信,徒步是可以到达智利 的。我们的行为也感染着大家,此时此刻大家都充满了信心、乐观和希望,虽然周围依然笼罩着 恐怖和凶险。
“南多,准备好了,出发。”罗伯托在等着我,面对着雄伟的大山,刹那间,我浑身发抖,就像死刑犯人爬上了绞刑台。
发现了生命的痕迹
我们穿着七拼八凑的衣物,踩着封冻的积雪,嘎吱作响地前进了三天。其间,我们每每因寒冷和疲劳而不由自主地发抖。不久,我就到了完全虚脱的边缘,我凄历地大喊:“我就要死了,我不行了。”
12月19日上午,我的鞋已磨破而露出了脚掌。看着漫山遍野的尖斑石头,我惊愕得浑身发抖,再看看露出的脚趾,我情不自禁地自言自语:难道“足下”就被这些顽石吓倒了吗?
傍晚,我们终于看到了山谷远处的树木,举目向遥远的地平线望去,罗伯托说:“快看,有什么东西正在向那些树林靠近……”
数小时之后,他弯腰捡起了什么东西,啊,原来是个生锈的空罐头盒子,他兴奋地说:“有人来过这里。”
“继续赶路,”我说,“我们找到当地农民就有救了。”
我们一直往前走,发现了更多人类活动的痕迹:牛粪、马粪、斧子砍伐过的树桩,我们环视周围,几百码远的地方正是罗伯托起初发现的那群牛。
当晚,罗伯托情绪激动,我知道他已是强弩之末,坚持不了几个小时了。
‘‘我的腿伤得很厉害,”他说。我告诉他需要好好休息,也许第二天我们就可能得救了。
第二天上午,我让罗伯托躺在软软的草地上,自己沿着前方小河峡谷的羊肠小道搜索。很快我又发现了一处牧场,走了大约300码之后,面前出现了另一条水流湍急的宽阔河面。原来我们被困在了两条河的?E流处,哪一条我们都过不去。
夜幕降临,寒气森森……
彼岸啊,彼岸
“我去找一点儿柴火。”我说。当我刚刚走进牧场,就听到罗伯特的喊叫声。
“南多,有人在骑马,快看,有人在骑马!”他指着远处小河峡谷彼岸山坡上喊,“快跑,追上他!”
我盲目地、跌跌撞捶地跑下山坡,却什么也没见着。回头时,只见罗伯托蹒跚而行,紧跟在我后面:“我发誓,我真的看见了呀!”
当我搀扶着罗伯托的胳膊往回走的时候,我们听到了一个声音,我们回首张望彼岸,这次我也看到了骑在马上的人,他向我们大喊。
“我们得救了!”罗伯托说。
我现在关心的倒是那些尚未走出大山的幸存者,自从离开了事故现场,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他们:能死里逃生吗?
次日早晨,我们朝彼岸眺望,这次看得真真切切,三个男人正蹲坐在篝火旁,我跑下去来到峡谷口,再爬下去到河面最窄的岸边。彼岸,一个穿着农民衣服的人也向岸边走来。我对他喊,但滔滔的河水声淹没了我的喊声。
他从衣兜里取出纸,潦草疾书,然后把纸包在石头上,再用绳捆住,把铅笔插进绳里,从彼 岸扔过来。
我急忙打开纸条,上面写道:“抱歉,我来晚了,告诉我你需要什么?”
我用手颤抖地写下:“我来自飞机事故现场,我是乌拉圭人,我们已经徒步爬山10天了, 现场还有14个伤员急需救援。我们没有任何食物,身体虚弱。请你们快来救人。”
我用足了全身的力气把这个带纸条的石头扔到了彼岸,石头勉强落在了彼岸,他读了纸条 后,挥手示意。在他离开之前,扔过来一些面包。我把面包带给罗伯托。我们狼吞虎咽地很快吃完了面包,然后继续等待。
上午9点,那个男人带着两个智利警察骑马而来。我们终于真的得救了。
我们真的到达幸福彼岸了!
尼克·武伊契奇
尼克胡哲(Nick Vujicic),一个来自澳洲的80后,天生没有四肢。如今,他是一位知名的励志演讲家,同时也是一家非政府机构的行政总裁。他曾获会计和财务规划的双学位。现居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尼克是爸爸妈妈的第一个孩子,家族里没有任何遗传病史,母亲是一名护士,在怀孕期间为了宝宝的健康她小心谨慎,可是,在28年前,这个天生没有四肢的畸形儿一出生就吓坏了所有人,他的父亲甚至冲出产房大声呕吐了起来。直到尼克四个月大的时候,母亲才第一次抱起这个小小的婴儿。
这种极为罕见的“海豹肢症”,给倒霉的尼克留下一连串痛苦回忆。
8岁以前,他只关注“自己没有的那一切”。10岁的时候,他曾想将自己溺死在浴缸里,但就连“自杀”也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肺占据了他身体体积的80%%,无论是否情愿,他总是“像件救生衣一样竖直地浮在水面上”。
走到哪里,他都被称作“怪物”。当孩子们都趴在课桌上听课时,只有金黄色头发的小尼克突兀地“站”在书桌上,用脚趾头夹住圆珠笔写写画画。小学是最难熬的,仅在一天里,他先后被12个人嘲笑过。到下午2点50分,他坐在轮椅里暗暗决定,“如果再多一个人取笑我,我就要放弃自己”。这时,一个女孩走过来说:“嗨,尼克,你今天看起来不错啊。”
他已经记不清这个女孩的样子,但却永远记得“就是这句鼓励救了我的命”。从那以后,尼克逐渐学着为自己还拥有一条短短的“海豹鳍”而“感恩”。他最终获得金融企划和会计的双学位。
尽管被许多人视为“奇迹”,尼克却并不想让大家将自己看成一个“神奇的人”。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承认:“我有很多软弱的时候,也会一个人躲起来偷偷地哭。”
他不能骑单车,也无法驾驶汽车。每次演讲前,必须由一个助手将他抱到台上。由于过度使用背部肌肉,他的小小身体已经不再允许他接受每一个人的拥抱。有时,被吓坏了的路人甚至会尖叫着跑开。更何况,他明白,自己将永远“不能牵住自己心爱女孩的手”。
但不公平的生活让他学会珍惜很小的幸福。一次,他碰到一个两岁半的小女孩,“这个戴着粉红色帽子的小姑娘,足足盯了我25秒”。然后,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她一本正经地将双手背在身后,伸出了自己的脖子,轻轻地碰了碰他。
“我明白,这是一个拥抱。这一切真是太美好了!”尼克几乎要流出眼泪。
在19岁第一次充满动力的演讲之后,尼克开始了他的演讲生涯,已在20多个国家进行演讲,与数百万人分享了自己的故事、经历。他拿自己在世界各地的经历作为例子,鼓励人们要思索今后的前景并且要跳出现有的环境去展望未来。他教大家不要把阻碍看作是麻烦、困难,而是应该把它们看作是自身成长和学习的机会;他强调了态度的重要性,并且说明我们所做的选择会对我们自己及周围的人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尼克认为,每个人都要有勇气去接受不能改变的,然后改变能改变的。他希望自己的演讲能够激励起听众的梦想和勇气,而实现梦想最关键的就是坚持不懈和选择拥抱失败,把失败看作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被失败和恐惧所打倒。
现在,尼克的脸上永远是自信的微笑,他的眼睛闪烁着动人的神采。他的足迹遍布全球,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再大的困境都能够超越,只要用心地爱自己和这个世界。
尼克与他的听众分享远见与远大梦想的重要性,把他在世界各地的经历作为例子,鼓励人们要思索今后的前景并且要跳出现有的环境去展望未来。他教大家要停止把阻碍看作是麻烦、困难,相反的应该把它们看作是自身成长并学习的机会。他强调作为我们现处位置最为有利的工具——态度非常重要,并且说明我们所做的选择会对我们自己及周围的人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尼克用他的人生来告诉我们完成梦想最关键的就是坚持不懈和选择拥抱失败,把它看作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被失败和恐惧所打倒。
现在,尼克对他自身的残疾会有什么感觉呢?他接受并且拥抱它,就像有时他展示的“小把戏”那样,他会从现有的生活环境中寻找到乐趣。他用其独有的幽默、毅力和信念来面对挑战,这往往会深深鼓舞他身边那些要发展或定义自己的人去审视自己的前景。采用这些新的定义,尼克鼓励每个人勇于面对并改变生活,所以他们开始实现人生梦想的征程。通过自己人生的点点滴滴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幽默与人们沟通的惊人能力,尼克深受孩子、少年和青年人的喜爱,尼克是真正的使人倍受鼓舞的演说家。
2011年,在北京思尔豪国际的邀请下,尼克再次来到中国。将在武汉、西安与你分享他的成长故事与生命的意义。
尼克•胡哲的简历
1982年 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
2003年 大学毕业,获得会计与财务规划双学士学位
2005年 出版励志DVD《生命更大的目标》
2005年 获“澳洲年度青年”称号提名
2008年至今 任国际公益组织“Life Without Limbs(没有四肢的生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
2009年 出版励志DVD《神采飞扬》
2010年 出版自传式励志书籍
尼克·胡哲(Nick Vujicic)1982年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他天生没有四肢,但勇于面对身体残障,用他的感恩、智慧以及仅有的“小鸡腿”(左脚掌及相连的两个趾头),活出了生命的奇迹。
尼克出生前没有得到任何医学方面的解释或警告,没有双手双腿的他来到这个世界。母亲之前从未有过这样的怀孕,而且家族历史也从未预言过今天的情形,我们可以想象,当他的父母看到这个刚出生的小男孩时会是多么的震惊,只知道他就是世人所说的缺陷和不正常。没有手足并不是身为的护士Dushka Vujicic与其丈夫Borris Vujicic所预料的。她们的儿子怎样才可以拥有快乐的正常生活?当他生活在世人都认为他是巨大残疾人的世界中时,他该做些什么又该成为怎样的人呢?当时他们不知道,也没有别的任何一个人知道,这个漂亮的没有手脚的小男孩有一天会通过他的足迹和与全世界生命的接触来激励鼓舞所有的人。
在尼克的整个童年,他不仅仅要挑战学习和青春期,例如恃强凌弱、自尊;而且他还要与自卑和孤独作斗争。他会问“为什么我与周围其他孩子不同”,“为什么我一出生就没有手足”。他会想他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或者他根本就没有目标。在七岁的时候,尼克尝试了许多特殊设计的电子手臂和双腿,希望能使自己和其他孩子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在使用了电子手臂一段时间之后,尼克认识到:使用这些并不能改变别人对他的凝视的眼神,并且这些设备对于他来说太沉重了,对他的灵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随着尼克的成长,他逐渐学会了怎样应付自身的不足而且开始独立去一点一点地做越来越多的事情。他开始适应他的生存环境,找到方法完成其他人必须要手足才可以完成的事情,就像刷牙、洗头、打电脑、游泳、做运动,其他更多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尼克开始热爱他的生活环境并完成更伟大的事情。在七年级的时候,他被选为学校的主席,与学生会的其他人一起工作,处理地方慈善机构和残疾组织的各种事情。
尼克人生旅途上的成功奋斗及他面对生活的勇气与热情,源于他的信念、他的家人、他的朋友,还有他生活中遇到的一直在他人生路上鼓励他的人。
毕业之后,尼克继续学习深造。他获得了会计和财务策划的双学士学位。19岁的时候,尼克开始实现他的梦想,那就是有能力通过自己充满动力的演讲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去鼓励其他人,给他们带去希望。“我找到了我存在的目的,当然那也是我的生活环境存在的目的……”尼克全心全意地相信在我们的生活中所遇到的任何我们努力奋斗的事情都有一个目的,而且面对这些事情的态度是可以战胜它们的唯一有效因素。
2005年尼克被提名“澳大利亚年度青年”荣誉称号。这是一项很高的荣誉,授予青年人才,并肯定他对这个国家和社会做出的服务贡献。这份荣誉仅授予真正可以鼓励、激励人们的人。
现在,这个25岁的失去手足的年轻人所完成的事情要比很多年龄是他两倍的人还多。尼克现在频繁的来往于美国和澳大利亚。他既是一个国际公益组织的总裁,同时又拥有自己鼓励人心的演讲公司。自从尼克19岁进行了第一次充满动力的演讲之后,他的足迹开始遍布全世界,与数千万人分享他的故事和经历。为各行各业的人做演讲,听众中有学生、教师、商界人士、专家、市民、等等。他也在世界各大电视节目中讲述他的故事。然而,尼克的这些演讲不仅仅实现了他鼓舞别人的梦想,他还有机会与几位领导人见面,他曾在20多个国家进行演讲。
尼克与他的听众分享远见与远大梦想的重要性,把他在世界各地的经历作为例子,鼓励人们要思索今后的前景并且要跳出现有的环境去展望未来。他教大家要停止把阻碍看作是麻烦、困难,相反的应该把它们看作是自身成长并学习的机会。他强调作为我们现处位置最为有利的工具——态度非常重要,并且说明我们所做的选择会对我们自己及周围的人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尼克用他的人生来告诉我们完成梦想最关键的就是坚持不懈和选择拥抱失败,把它看作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被失败和恐惧所打倒。
现在,尼克对他自身的残疾会有什么感觉呢?他接受并且拥抱它,就像有时他展示的“小把戏”那样,他会从现有的生活环境中寻找到乐趣。他用其独有的幽默、毅力和信念来面对挑战,这往往会深深鼓舞他身边那些要发展或定义自己的人去审视自己的前景。采用这些新的定义,尼克鼓励每个人勇于面对并改变生活,所以他们开始实现人生梦想的征程。通过自己人生的点点滴滴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幽默与人们沟通的惊人能力,尼克深受孩子、少年和青年人的喜爱,尼克是真正的使人倍受鼓舞的演说家。
尼克语录:
“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标!人们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来,但如果我们只记挂着想拥有或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所拥有的,那根本改变不了问题!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际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别看你所欠缺的,虽然**后不能牵着妻子的手,但却可以拥抱她的心。”
莉兹·莫雷(Liz Murray):流浪的哈佛女孩
莉兹·莫雷出生于美国纽约一个贫穷的家庭。在她15岁时,母亲死于艾滋病,她和父亲、妹妹无家可归,一直没有稳定的住所。然而,莉兹并没有就这样沦陷下去,她凭借着坚定的信念,一步步告别了过去。她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中学课程,并获得了《纽约时报》每年12000美元的奖学金,考上顶尖的哈佛大学……莉兹今年24岁,成功后的她应邀在全美各地作了多场演讲,她鼓励人们走出逆境,成为自己的英雄。
第一个以流浪女身份进入哈佛的大学生
能够考进哈佛大学虽然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是,对于29岁的美国女孩莉兹·莫雷来说,却走过了一条非同寻常的风雨崎岖道路。
莉兹的家住纽约市,在家中排行老二,上边还有一个姐姐。莉兹出生的时候,虽然家境不富裕,但是全家人其乐融融。在莉兹6岁那年的一天晚上,她无意间发现,父母躲在一间房里****一种白色的粉末。当时她并不知道父母在干什么,就好奇地走过去想一探究竟。父亲不由分说打了她一个耳光,恶狠狠地威胁道:“小东西,你胆敢将看到的说出去,小心我宰了你!”莉兹惊恐地将看到的事情告诉了姐姐,姐姐哭着对她说:“爸爸妈妈在吸毒,我们这个家要完了。”
随着父母毒瘾的不断增大,他们已无心再去工作,每天唯一要做的就是想法筹集毒资。挨饿已成了莉兹和姐姐的家常便饭,有时实在饿得不行了,姐妹俩就偷偷上街,乞求好心人能施舍一些零钱买点面包填肚子。
当地政府了解情况后,决定为他们家提供福利金,教会也时不时送来一些食品。然而,父母不仅变卖了教会送来的火鸡,花光了福利金,还常因不能及时买到****而将气撒在她和姐姐身上。每当这时,莉兹就害怕地跑到大街上独自流浪。
看着同龄的孩子一个个兴高采烈地去上学,莉兹十分羡慕,就趁父母心情好时将自己的愿望说给他们。母亲对她说:“你也确实该上学了,但我们这样的家庭,即使你进了学校门,也会被其他孩子瞧不起的。”莉兹不信,便自己去了附近一所小学,央求校长能收下她。
校长是个慈祥的中年妇女,她叹气道:“你想上学无可厚非,但我十分担心,你会被班里一些同学欺负的。”莉兹对校长说:“只要您肯收下我,一切我都不在乎。”在莉兹的恳求下,10岁那年,她总算勉强上了离家不远的那所小学。
因为没有衣服穿,莉兹就穿上从垃圾箱里捡来又脏又破的衣服去学校。同学们都嫌她脏,没人愿意和她做同桌,更没人和她玩。到最后,全班同学联合起来找到校方,要求将她赶出去。理由是,他们实在忍受不了莉兹身上散发出的恶臭味。校长很无奈,她为难地对莉兹说:“请你谅解,我不能为了留下你,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只能委屈你暂时离开学校,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仍欢迎你来这里就读。”莉兹无话可说,只能眼含泪水离开了学校,重新当起了流浪女。
母亲的毒瘾越来越大,单靠****已满足不了欲望,便开始大剂量注射****,手臂上已布满了针孔,生活也完全不能自理。懂事的莉兹不仅要乞讨食物供养全家,还要照顾奄奄一息的母亲。她15岁那年,感染上了爱滋病的母亲气若游丝地拉住她说:“孩子,我和你爸爸对不起你姐妹俩,你可千万不敢走妈妈的老路,有机会一定要去上学啊。”莉兹虽然恨父母,但看着奄奄一息的母亲,她哭着对母亲说:“放心吧,我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全美最好的大学。”母亲听到她这句话后,欣慰地露出了一丝笑容,便永远闭上了眼睛。
母亲去世不久,父亲也被强行关进戒毒所。家里的房子早被父母卖掉购买了****,不堪忍受的姐姐借宿在朋友家,莉兹只能继续流浪。此时,莉兹已经是一个16岁的少女了。
为了实现上大学的愿望,白天,她去废品收购站帮老板干活,为的是阅读收购来的旧书籍;晚上离开时,就央求老板让自己带走几本书,以便晚上在火车站或公园里借着微弱的灯光阅读。和莉兹一样露宿在火车站和公园的流浪汉们经常讽她:“一个又臭又脏的流浪者,还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是不是以后还要上哈佛啊?”每当听着这些讥讽的话时,莉兹就会一遍遍地暗下决心:你们说得很对,等着瞧吧,我一定要上大学,而且还要上顶尖的哈佛大学!
莉兹靠着在废品收购站旧书中学到的知识,在17岁时考上了本地一所夜大学校。她非常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机会,如饥似渴发疯般地学习。课堂上,她提问最踊跃,上课时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她就在下课后缠着老师问,直到彻底弄懂才罢休。所有授课老师都领教过她的“死缠烂打”,后来,老师们都主动问她:“莉兹同学,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我已经做好了你提问的准备。”
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莉兹以优异成绩完成了高中学业,毕业时,学校特意授予她“建校以来最不耻下问的优秀学生”奖。校方还将她刻苦求知的事迹爆料给《纽约时报》。报社董事会也被她坚忍不拔的精神所感动,董事会承诺,如果莉兹考上哈佛大学,将为她颁发每年12000美元的全额奖学金。而莉兹凭着自己顽强的努力,终于在200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佛大学,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流浪女身份进入哈佛的大学生。
为了照顾已患爱滋病的父亲,莉兹在哈佛上了2年后,于2003年转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一直到2006年父亲去世,她才于2008年重新回到哈佛继续学习,2009年毕业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硕士研究生。
莉兹在学习之余写了一本书,书名叫《BreakingNight》,讲述了自己如何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成长历程。该书一上市,就迅速占领了《纽约时报》畅销书的排行榜。正如该书序言所写:当你的人生处于绝望时,只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条是自暴自弃,甘愿与命运妥协;一条是鼓足勇气,敢于接受命运的挑战。关键时刻,坚强的莉兹选择了后者,并凭着坚定的信念,一步步告别过去,成为自己的****。
帕特里克·亨利·休(Patrick HenryHughes):双眼失明、身体残疾的音乐家
帕特里克·亨利·休出生时就没有眼睛,而且身体的疾病使他不能行走。帕特里克经过顽强的斗争,学会了多种乐器的演奏。他甚至成为路易斯维尔大学音乐学院的一名学生。现在,获奖无数的他,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现在是一名钢琴家、声乐家以及小号表演家,参加过无数大型演出。
帕特里克·亨利·休写的《我有潜能:关于生活、关爱和梦想》主要讲述了:我们的生活中都有需要克服的困难。但是,如果你或你的孩子面临的是难以想象的困难呢?帕特里克·亨利·休斯患有一种极为罕见的先天性遗传疾病:胳膊不能伸直,腿不能走路,最要命的是——他天生没有眼睛。为什么是我的儿子,老天?他的父亲这样问着。然而,他的父母并没有放弃对这个孩子的希望,决心要让他成为他所能够成为的一切。
然后有一天,不寻常的事发生了。九个月大的帕特里克·亨利弹起了钢琴。很快,他表现出了独特的音乐天赋。这时候,他的父亲明白了为什么帕特里克·亨利成为了他的儿子。
始终带着乐观、幽默和勇气,帕特里克·亨利把“我有潜能”当作生活中的一句口头禅,时刻与残疾做着斗争。
在《我有潜能:关于生活、关爱和梦想》中,帕特里克·亨利和他的父亲与我们分享了他们不可思议的人生旅程。简朴而直率的文字,不仅写出了帕特里克·亨利不同寻常的生活,更表现出亲密而深刻的父子关系。对于那些想要充实地过好每一天的人们,这《我有潜能:关于生活、关爱和梦想》更是一本生活指南。它告诉人们,只要拥有信心、坚忍和无条件的爱,一切皆有可能实现。